作品相关 (3)(15 / 22)
21年年底提供第二批“城市”级驱逐舰。
到21年年底,第二批18艘“城市”级驱逐舰交付使用的时候,海军针对驱逐舰本身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修改意见,要求南京造船厂尽快拿出改进方案来。22年初,改进设计完成,接着,第三批“城市”级驱逐舰就按照改进后的设计建造。因此,也有人将后面的成为“新城市”级驱逐舰,只是帝国海军并没有做这么详细的级别划分。
改进后的性能参数:标准排水量2900吨,满载排水量3400吨。尺寸:长125米,宽12米,吃水4.1米。动力系统最大输出功率55000马力,最高航速34节,18节时最大航程7000海里,持续作战能力40天。武备:3座双联装155毫米主炮,4座80毫米高射炮,8座双联装40毫米高射炮,16门20毫米机关炮。战舰中部设置两部五联装540毫米鱼雷发射管,鱼雷备弹10枚。舰尾深水炸弹投放规减少一条,深水炸弹共备弹120枚。另外,在丙炮塔与乙烟囱之间增设一衍架桅杆,预留了安装雷达的位置。为此,舰体内部舱室布局也做了一些细微的调整,增加了雷达操作室,并且增设了一个小型舰队司令部,可以容纳25名舰队参谋军官。
这才是“城市”级的最后设计。从改进的变化上来看,驱逐舰的鱼雷持续作战能力被降低了一些,续航力,持续作战能力都被削弱,加强了防空能力,提高了深水炸弹的储备数量。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增加了安装雷达的位置。后来,帝国海军用“城市”级驱逐舰充当雷达哨舰,在战争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总体性能上来看,“城市”级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其速度了。当时,其他列强的驱逐舰,特别是日本的驱逐舰的速度都在35节以上,甚至有的超过了38节。“城市”级的最高速度也就34.5节(实战中,还跑出过35节的最好成绩)。这个缺陷实际上并不重要,在绝大部分战斗中,驱逐舰都用不了跑那么快。
“城市”级的设计花了3年的时间,这是值得的,其设计也是非常成功的。这也是为什么帝国海军在整个战争期间都没有建造第二种驱逐舰的原因,“城市”级已经足够承担起所需要承担的作战任务了!
也正是因为其优秀的设计,“城市”级驱逐舰可以说是整个大战期间,帝国海军中最为活跃的战舰。从弹雨横飞的前线战场,到后方的巡逻行动。从为舰队提供反潜屏障,到为运输船队提供掩护。几乎在每一个地方都能够见到其身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