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3)(17 / 22)
,另外波斯帝国也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不管是在战前,还在战争期间,这两个国家对唐帝国在潜艇发展方面提供的帮助都是显而易见的。
一战期间,唐帝国有世界上最好的潜艇设计工程师,这主要得益于唐帝国那一百多艘潜艇的订单。可在战争结束之后,唐帝国已经无力养活这些工程师了。人才的流失也许是海军最可怕的事情。而这一情况很快就得到了解决,而最应该感谢就是波斯帝国。
波斯帝国在08年向唐帝国与德意志帝国发出请求,希望购买,或者是协助建造一种潜艇,以满足波斯帝国海军在东地中海的军事需要。而正是这个机会,唐帝国的海军潜艇设计人才才不至于丢掉饭碗。
德意志帝国是将其在一战期间建造的潜艇出售一批给波斯帝国。这个提议没有多少吸引力,因为一战后期,唐帝国就向波斯帝国提供了十二艘潜艇,其性能不在德意志帝国潜艇之下。参加竞标的唐帝国工程师则提出帮助波斯帝国设计一种新的潜艇,而且是采用了大量新技术的潜艇。最后,波斯帝国海军采纳了唐帝国工程师的意见,拨款2500万(波斯帝国的货币,大概相当于唐帝国货币的250万左右),委托唐帝国工程师帮助其设计一款新型潜艇。
设计工作在08年底就开始了。具体的承包商是唐帝国武汉造船厂(这是唐帝国最大的潜艇建造承包单位)。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武汉造船厂在10年初拿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并且随即获得了波斯帝国的认可,波斯帝国也与武汉造船厂潜艇了正式合同。武汉造船厂负责建造第一批四艘,而后面的八艘则由武汉造船厂协助波斯帝国贝鲁特造船厂建造。
这种被命名为“阿巴斯”的潜艇并不先进。武汉造船厂在设计时比较保守。潜艇长72米,水下排水量862吨(水下983吨),水面最大航速19节,续航力8000海里,水下8节,续航力78海里(4节),设计下潜深度130米(实际上限制在了80米),艇艏安装4具鱼雷发射管,艇艉2具鱼类发射管,总携带鱼雷14枚,另外还有一门20毫米机关炮,全艇共43名官兵。
潜艇的性能说不上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只是比一战时期的潜艇进步了一些,而且采用了一些新技术而已。也正是如此,潜艇的造价才控制了下来,在满足了波斯帝国海军需要的情况下,控制价格是最关键的因素。
也正是这种潜艇的建造与设计工作让唐帝国的潜艇设计师,船厂的工程师有了继续发展的机会。后来,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