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庞大的计划(3 / 7)
可以直接对美国本土进行空袭。”
钱四海显然早就有了腹稿,说起来很顺溜。这也不奇怪,从中太平洋进攻,本来就是太平洋战区制定的下一步进攻计划。
然而,作战部已经预科到,太平洋战区的参谋们会采取沿中太平洋轴线发动进攻的战略,因而早在中华参战前,就定购了十二艘由商船改装的护航航母和十艘改装的两栖输送舰,这些护航航母和两栖舰在今年年初就已交付舰队使用。
若用这些护航航母去支援澳大利亚-棉兰老轴线的作战,则是一种莫大的浪费。如果这些护航航母不担负这种单纯的辅助性任务,就可以活动在广阔的海洋上,不断扩大掌握制海权的范围。以这些堪称海上活动基地的护航航母和两栖舰为前锋,中太平洋的部队没有岸基航空兵的支援,也可对盟军的某些岛屿实施越岛作战,并能有效地保护己方的海上交通线。
其实在钱四海有意见的时候,陈绍也有了回答:“最高作战部也考虑到了你们的想法,在我出发的时候,蔡锷已经提前告诉我,太平洋战区绝对会有意见。所以,综合你们的想法。我认为可以这样,澳大利亚轴线的进攻,依然继续。中太平洋的计划,也按照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制定的计划进行。
这一次为了支持你们,我都快把造船厂逼疯了。日夜加班,这才有足够的船只供你们使用。”
上述第2项作战计划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巨大的钳形攻势。这个钳形攻势的规模,比任何一个钳形攻势要大得多。
尽管中华双管齐下,从两个作战方向向东推进,使盟军再次居于内线作战的有利地位。但是,陈绍认为,中华新型航空母舰的威力及其机动能力足以抵消盟军的上述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从两个方向实施进攻,既可保护澳大利亚轴线的翼侧和交通线的安全,也可迫使盟军分兵防守,最主要一点,可以切断美国本土和澳大利亚的交通。
由于许多情况变幻莫测,陈绍没有过早地作出具体决定,以使这项计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一但时机成熟,再确定如何具体实现这一战略计划。
陈绍也不是无的放矢,他也考虑到全局。至少双方的计划结合起来,能够变得更加的完善。唯一的缺点就是,需要大量的改装航母和两栖舰艇。现在这个问题,总算勉强可以决解。趁着日美联合舰队没有精力去管这些零散的岛群,正是太平洋战区的好机会。
“陛下,还有部队呢?既要在澳大利亚轴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