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疯狂发展速度(3 / 4)
但是公路体系并未完善,离完善还有一定距离。在建设资金方面则非常充裕,政府修建公路都发行债券,债券的销量很好,民众有大把的钱购买这些债券。
同时还有私人也在大量修建公路,很多公路具备很大的商业利润,成为投资的热点,国家有时候也将一些公路建设项目分包给民资企业修建,只要质量过关,那些民资就可以对过往车辆进行收费,收费二十年即撤销收费站。
在乡镇公路的建设上,则有国家拨款和地方拨款。同时因为城镇化的原因,很多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很多人到了城市发家致富了,也会拿出一笔钱修建家乡的公路。
公路修建和房地产所需的普通水泥,大部分都是从外部进口,普通水泥制造是中华民国分包出去的产业。
水泥制造的粉尘有点大,而中华民国的水泥一般是特种水泥制造,普通水泥也有一部分,在西部地区,不过是用湿法生产,而且连西部的水泥制造,也很快就要分包给俄国人和中东国家了。
其中这些普通水泥近半是由日本生产的,朝鲜、越南、暹罗中东国家也生产一部分,连纳米比亚都开始生产水泥了。
只不过那些水泥制造厂多是中华民国建设起来的,然后以极低的价格出口到中华民国。
附属国的劳动,为中华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分包了很多任务。
中华民国的公路系统远未建设完全,因此还在疯狂建设当中,大量的建设吸纳了很多劳动力。
这样的建设对于那些没什么文化的普通民众来说,都是可以胜任的。而且这些普通工地上的工人,每个月能拿到的工钱还比较高,比工厂里的工人还要多。普遍在工地上干一天,就能拿到5元工资。如果一个月干20天,一年干10个月,就可以拿到1000元的收入。
不过这些钱还得拿出一部分交税,大约是20%的个人所得税,最终可以拿到800元,用来买房子和买车子都非常充裕了。
如今的中华民国,最贵的,自然也就是劳动力了,特别是付出体力劳动的,另外技术工人的工钱也比较高。
在那些繁荣的地区,基本上看不到从海外引进的劳动力。
中华民国西部有大量人烟稀少的地区,因此那些海外引进的劳动力,多是被送到那些人烟稀少的地方去干苦力活。如北水南调工程。
那些海外引进的劳动力如果放到人口多的地方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