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新政,战争前奏(3 / 10)
遭到民众诟病,因此支持黎元洪当总统的很少,赵海洲竞选中提出了振兴经济,加强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等口号,赢得了大部分民众的支持。
1932年6月1日,赵海洲正式上任中华民国第六届大总统,赵海洲一上台,马上展开了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这次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如果政府不对经济发展进行调控,将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首先我们应当避免恶性竞争,如果同意的商家,可以在门外悬挂一个腾龙标志。”赵海洲宣布了改革方案。
接着出台了《工业振兴法》,对工业生产各个环节,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定。国会立即通过了三百亿炎黄币的第一笔贷款,从而让幸存企业能够恢复生产。
仅仅不到一个星期,中华民国全国各省各地,商家都挂出了一个腾龙标志,史称腾龙运动。
这次运动,使中华民国各领域摆脱了之前的恶性竞争。
同时政府出台了新的救济方案,称之为以工代赈。国家不再直接发放失业保险金,需要救济的公民,可以到劳动市场报名,政府将会安排他们进行工作。
中央立即上马各种建设项目。
农业上进行进一步的农改,以进一步的提高农业生产力。同时对林区进行深入建设,大量修建林区公路,以便于林业资源开发。
城市建设中,进一步的改善城市排水防洪设施,以提高城镇防灾能力。同时对全国各地的烂尾路、烂尾楼进行收尾,进一步进行城市、农村绿化改造。
与此同时,在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青海、新疆、北海行政区、中亚行政区这些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力修建水电站,以减少对煤炭的消耗。
对全国各矿山、矿场进行维护,以确保可以正常开采。
对全国生活垃圾处理进行整顿,采用集中填埋、焚烧等方式进行处理。对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养老设施进行进一步的建设。
增加国家公园、物种保护区数量、面积及建设。
对沙漠、黄土高原进行进一步的整治,增加海水淡化厂建设项目。对战略道路展开进一步的修建。
大量的工程被提出,大量的失业人口很快就找到了工作。
在国家工程建设的引动水的带动下,中华民国的经济开始走向复苏,就好似是一台停止运转的发动机开始再次旋转。
如果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