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新政,战争前奏(4 / 10)
之前的繁荣时期是在疯狂的建设,那么这个时期,便是对建设起来的基础设施、工农业资产进行深入的优化。
其中农业上的建设规模最大,灌溉、运输、机械化等方面的改造深入展开,其中水资源丰富地区,采用喷灌技术。水资源不丰富的地区,则采用刚出现不久的滴灌技术。公路也修到了田间地头,方便农机、汽车行驶。
这样的优化建设,会使生产力持续上升。至于能不能增加战争潜力,这不是问题,失业人口那么多,闲着也是闲着,让他们去建设环境方面并不是浪费。而能够增强战争潜力的项目也正在建设。
首先是研究项目增加,再则是精密机床制造,在两年的萧条过程中始终未停止,使中华民国的精密制造业人才未外流。
同时继续修建高速公路,即从江淮地区,把高速公路对接到陕西。而中亚行政区境内的高速公路,则向欧洲方向修建,同时也向中东省修建,将穿过伊朗境内。中华民国已开始为战争而做准备。
在陆海空三军建设上,海军立即启动了航母建造计划第一期,一次性建造12艘5万吨级航空母舰,并对战列舰、护卫舰动力进行改装升级。
军工生产方面,开始生产轻重通用机枪、火箭炮、地弹道导弹等装备,空军则开始生产重型战略轰炸机、运输机,以及新型战术轰炸机、战斗机、运输机等军事装备。
至于普通军火,则没有开始生产,战时再生产显然是来得及的,主要的劳动力还是用在了产业优化上。
中华民国的产业优化进展得很快速,因为中华民国此时拥有大量的工程车辆,以及很发达的道路体系,那些劳动力迅速被投入到了各种国家工程的建设上。
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此时打着国家干预的旗号,也对铁路进行了国有化,理由是铁路运行混乱。
此时的中华民国经过了十多年的疯狂建设,铁路公司在经济繁荣时期多达近四百家,而经济萧条之后,还剩下了一百多家铁路公司。
这些民营铁路公司,显然在死撑。见经济局势回暖,一个个都很高兴,这意味着接下来就有钱赚了。
可人算不如天算,中央政府突然来了一个铁路国有化。
国家收回这些铁路,全部按照当前的铁路股票市场价,这是抢劫有没有?这些铁路以前可是按照经济繁荣时期的人工成本建设的,现在国家竟然以白菜价强制性买走。但问题是,现在的铁路就值这点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