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新政,战争前奏(7 / 10)
时中华民国在人才上已对欧美形成了巨大的优势。
在这场经济复苏过程中,中华民国表现出了极强的民族凝聚力,当赵海洲提出加快建设国家基础的时候,千千万万老百姓加入了这场大建设当中。
1932年,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还未开始疯狂拨款搞建设,因为财团还需要扫尾。到1933年,国家拨款数额翻了五倍,由政府直接出面建设的工程,大量增长。同时也带动了第三世界联盟各成员国的经济复苏。
而此时的欧美国联,终于愕然的发现,中华民国实际建造战列舰数量,根本就没有情报显示中的那么多。
当真相被发现时,国联第一感觉就是:太好了,中国人在海洋上对他们无法构成威胁了。
然而接下来的情报,却让国联一群巨头们急得上窜下跳。中国首次公开了航母战斗群,一艘名为伏羲号的航母,在战列进、驱逐舰的保护下,出现在了东海海域。
这时候国联才有些意识到,他们上当了。
很早开始,中华民国就在诱使他们向战列舰的方向发展。但是中华民国凭借其在东南亚复杂海域的优势,藏下了一堆的航母。中华民国已经开始向超视距海战的方向发展,而他们还在发展火炮对轰的视距战。
两者显然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产物。
这让欧美国联的海军变得十分的尴尬起来,这一年他们已经拥有了四十六艘三万八千吨级的战列舰。同时十五艘吨位超过五万吨的超级战列舰。如此庞大吨位的战列舰,如今留着浪费钱,养护和训练不要钱吗?拖回去拆了当废铁回炉?可那是用钱造出来的东西啊!
中华民国这种欺骗战术,让欧美意识到,之前的海军军备竞赛,完完全全就是一个陷阱。
现在他们已经掉进坑里去了,一时半会是别想爬出来了。
世界局势也因为经济萧条的原因,迅速的变得不稳定起来。其中德国已经开始频繁的与中华民国接触。
另外一个不稳定的因素便是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两个英国自治领此时已经开始闹独立了。
此时的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名义上虽然是英国自治领,但实际上已经是中国的势力范围。
澳大利亚总人口此时为1800万,其中1100万是中国移民,只剩下700万是白人,原本澳大利亚的白人是更多的,但是因为太多的中国移民进入澳大利亚,导致很多原先将澳大利亚当成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