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立说(7 / 18)
下一堆堆的彩云似龙似凤,呈着无比的瑞祥,浮在石府上空,彩光将石府全部笼罩起来。
石坚听了,说了声我呸,马上连修真也弄出来了。
因此现在他必须在权利上退。将手中权利放下,才不会危害到赵祯的地位。至少百姓会说,皇上是朝堂上圣人,自己是文化上的圣人。否则就危险了。这是著书上的得与权利必须的失的平衡。想要两全其美,那有那么好的事?
赵祯也明白轻重。石坚马上修书了。如果一般的修书还好一点,如果开创一家,就算自己不会顾忌,大臣们也会进谏。石坚威望太重了。那么有的烦。
无奈之下,只好下旨,罢去石坚宰相官职,但还是下诏让石坚做了鲁国公昭文馆大学士同平章事兼修诸经史子集。石坚连说谢旨。别说,小皇帝对自己感情那是没得说。鲁国公,这可不是一个小国公,是一个大国的国公,而且鲁国是孔夫子的母国。况且还是带了使相的闲职。
赵祯还下令,石坚有权调动全国儒生参预修史。古今往来,多少经史子集?况且石坚还连同着各宗教的教义一同修撰,这么多书籍,也别要修了,就是看一个人一辈子走马观花都看不完。
还下诏在开封府衙附近选址,修建一个庞大的博文馆。这时有蔡水,缓缓流过,两岸无数垂柳婆娑。还在清辙明净的包公湖畔(这里包公湖、杨家湖、潘家湖都不是宋朝的名字,因为考证不出来,暂且用之),是宋朝寸土寸金的地方。可见这一次皇上的慎重。
但石坚还向赵祯提了一个要求,聘请一些宗教人士,连天主教都请了过来。这些宗教在民间地位非同小可,石坚希望他们也能完善一个好的教义出来。不要动不动让皇上吃什么小丸子,造大批大批的道宫寺庙什么的。还有一些外国学者,石坚雄心勃勃,反正弄大了,连西方的一些科学与哲学,同样引进过来。
好啊,小皇上高兴。这样一来,看你修到那一天,慢慢修吧,还加上格物学,到老也完成不了。这回你也别想离开宋朝了。他主意打得好。石坚会这么傻,修订一些重要的学说与著作后,不能连一些黄色小说也要修吧。
但石坚没有等博文馆修建完毕,就开始了。选择在大学。一是这里书籍多,地方宽敞,二是这里学者多,虽然还有许多迂阔穷酸,可这些人学问也不浅,并且迂阔穷酸比例也比外界少,毕竟这里的气氛开放得多。
并且石坚自己并没有立即将他的思想写出来。避免天下喧哗,而且第一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