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如鲠在喉(上)(2 / 5)
朝鲜之后靠着从南京逃回来的残兵和新近从漠南的拉来的蒙古人组成的新牛录。一旦听到了海州这两个字,郑奇的不解也得到了解释。
“不过这倒是一件好事,鞑子的八旗军数量在不断的恢复,但是质量上想要回到从前那般,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办得到的。更何况,看今天这般,咱们江浙王师也是威名在外了,像当年在浙东那般一城一地都是要苦战而得的情况,应该是不会出现了,至少不全是那般了。”
比之麾下的军官们,赵迁是从大兰山上下来的,称得上是每战必与,这支军队在每一个时间的每一分成长都是看在眼中的,如今有了这般的局面,自是喜在心头。
旅顺口,后世乃是北方最重要的一座海军基地,围绕此间进行的战事也往往是能够决定辽南,以及整个环渤海地区形势。
明末的时候,这里曾是东江镇左协的驻地,明军在辽南地区的战略核心要地,双方你争我夺。不过等到东江军式微之后,海上的对手消失,这里也就变得可有可无了,直到陈文收复江南、清军被迫灭国朝鲜,朝鲜的税收、粮食要大量运往北京,走海路是最为便捷,沿途消耗也是最少的,这里才算是恢复了一些。
这个牛录的蒙古八旗已经北逃,不出意外的话,金复盖海的南四卫的八旗军也将会进入紧急戒备状态。清军会不会派来大军夺回旅顺,这还无法确定下来,但是旅顺口却是这支北上支队在未来的一两年内的基地所在,修缮和重新布防的工作却是要以着最快的速度展开的。
“把城里的汉人包衣、朝鲜工匠都分别集中起来,让小野一郎管好那些日本工匠,顺带着把那些机械也都卸下船。今天亲眼见到了这座旅顺堡,要尽快整理出个头绪,明天必须开始重新整修的工作。诸君,留给咱们的时间不会太多了。”
“末将等遵命!”
占据旅顺,把住了渤海的入口,海军的舰队就可以在此截断清军由朝鲜至天津的航线。航线不复存在,清廷的财政就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尤其是粮食方面,没了海路,取道陆路的话,光是沿途损耗就够清廷受的,更有可能会造成更为恶劣的连锁反应。
“赵帅,大帅此番的出的咱们这支奇兵,鞑子是万万不会想到的。”
听到这话,赵迁点了点头,继而回道:“本帅记得大帅曾经说过,鞑子终究是渔猎蛮夷,对于海路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否则的话,当年的东江军也不会在沿海折磨了鞑子那么多年,几年前的延平郡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