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枕黄粱 小露锋芒(5 / 7)
见唐嵩疑惑的眼神投向他,张启玉淡淡的瞥了唐旭一眼后站起身来向许县令行了一礼,“明府大人教谕我等诸艺以读书为高,而读书首重于勤,实为金玉良言”
襄州张门显赫一时,就连许知县也不能不给面子,张启玉既然站了起来,许知县少不得要略忍一忍,只是他的眼神却是将唐松盯得更紧了,他倒要好生看看这个士子到底是个什么成色。
有了张启玉的提醒,唐松什么都明白了。说来这就跟后世开会时一样,领导讲完话,下面发言的人总要围绕着领导的讲话再阐发一通,意思还是那么个意思,不过总要能说出新花样才能得着彩头。
今天这许知县讲话的主题就是“读书有出息,读书须勤”。众人口中的“明府”其实就是县令的别称,一县之长既管民政又管学政,他向士子们宣讲这个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读书人虽然代代不绝,但又有哪一朝的读书人在考试上能跟后世的学生们相比?中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高考、招聘考、职称考……若论考试经验之丰富,唐松这穿越者足可笑傲当世。
拿出后世高考前魔鬼训练法培训出的议论文构思套路,再一转念将一应所需的论据材料收集起来,最后将唐嵩记忆中时人的说话习惯套上,考试达人唐松几乎是本能的完成了这一切。施施然站起身,在院内士子们多是幸灾乐祸的注视下循着刚才张启玉的样子向许县令行了一礼后开口道:
“谚云:‘日进千文,不如一艺防身’。盖云习艺之人可终身得托。世间诸艺繁杂,而其大者莫如读书以成才广识,达则兼济天下、敬君泽民,流芳百世;穷亦能独善其身,隐学授徒,亦能流芳百世。诚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然,读书之要当首重于勤……”。
对唐松来说,这种题目的口头作文实在没什么大不了的,后世里只要是参加过高考且语文成绩不至于烂到底的随便来一个人都能应付。但他这表现却着实让庄海山及园内的士子们吓了一跳。
庄海山是最知道的,自家这位少爷打小就不聪明,偏偏受老爷影响太深一门心思要在科举上闯出一条路来好光宗耀祖,人既不够聪明心思又切难免就着了魔道,患得患失的厉害。往常别说是这样县令亲自参加的大场面聚会,就是三五个士子私约的小切磋,一旦说要考校课业订下题目,那考校前的几天少爷注定就别想好好睡了,左琢磨右琢磨生恐那一句话说的不对,说得不好。往往好几天的煎熬下来,真到了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