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枕黄粱 小露锋芒(6 / 7)
会考校的时候却又紧张的连话都说不囫囵。
久而久之,再逢着这样的场合他竟是只听别人的,自己一言不发。这一点上凡与他来往稍多一点的,譬如这园中士子们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而今少爷不仅说了,而且还是发声清朗、侃侃高言的如此流畅。虽然庄海山不太能辨明少爷究竟说的对不对、精彩不精彩,但他素来聪明,一看园子里那些士子们的脸色,少爷分明说的极好,这天翻地覆的变化实在让刚刚挤到园子门口的他不敢置信。
天爷爷,这是怎么了?
要知道他刚才之所以如此急慌慌的往这边赶,是算定了少爷必然答不出话来,最终急怒之下离魂症必然发作,最轻也得当场昏晕在地。他一路赶来就是准备收拾残局背少爷离开的。
谁知道竟然会是这样……挤出一身汗的庄海山顿住步子,使劲揉了揉了眼后再向唐松看去,不错,这就是自家少爷呀!
只是……这变化也太大了……活像是两个人似的……
庄海山正心神大震的时候,猛然听到身后一连片的唱赞声:“好一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小相公话说的通透”。
初唐末年虽没有说书的,但大的寺庙中早已开了“俗讲”,由和尚们在初一十五香客游人众多时登坛开讲佛经,只不过这种俗讲却跟高僧在莲花座上讲经不同,乃是将佛理以说故事的方式讲出来,譬如佛祖割肉饲鹰等等,后世说书行即由此发源而来。
这些个香客游人们平日里听俗讲听得多了,紧要处的喝彩已经成了习惯,此刻见这唐松相貌清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话语又委实简洁有理,顿时忍不住就喝彩出声。
这声喝彩愈发让庄海山惊喜的不知所云,园中那些士子们也都不约而同收起了脸上的玩笑神色,挺直了腰背。
这说话的……还是那个……唐呆子?
唐旭作为始作俑者,双手伏案,身体早已在不自觉中挺的笔直,眼睛里满满的全是不可置信。唐嵩侃侃而言,气贯意达,精神再健旺没有了,那里还有半点那郎中所说的油枯灯尽的样子?
便在这些人越发不解的惊诧迷惑中,唐松的发言已近尾声,开口作结语道:
“是以: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