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起也勃焉,落也忽焉(2 / 5)
题材。更别说这还是帝都,天子脚下的百姓总是对议论这样的事情情有独钟的。
再后来,相继又有一些从京兆尹衙门传出的消息,譬如说案犯一个也没抓住,主办此案的公差和刑部调来支援的办案高手认为凶犯当已离开洛阳;再譬如说案发当天,城门处负责对进城人员查验登记的城门监也离奇身死,凶手不明……这每一个流出的消息也都被市井百姓们拿来作为了佐证。
看看,看看!凶手从白马寺逃脱还能说是趁乱,毕竟那天实在是人多。但洛阳城防检查的如此严密,若非有权势的大人物庇护,这些个凶手怎么可能悄无声息的逃出洛阳城?更别说还敢杀城门监了,且不管人家几品,那可实打实是流内的品秩官哪……黑,这世道真他娘的黑!
哎!枉那唐松恁有才华,但得罪了这样得罪不起的人,还往哪儿说理去?该忍的就忍了吧,这次是命大,下次呢?官官相卫,惹不起啊!
不管议论的腔调有什么不同,但有一点是实实在在的,四世家的声名继在北地士林一落千丈的同时,因这次轰动的刺杀案,其在民间的口碑也是遭遇重创。
听听百姓们现在对四世家的议论,再想想去年八老重车进京时的盛况,真让人嘘唏不已啊。
洛阳市井的议论如火如荼,与此同时皇城宫城里也是半点都不轻松。
上午是早朝事件,下午又发生了刺杀,这两件无论那一件都称得上是最近的大事了,面对这样的乱象,满皇城的官吏们嘴上不说,心里都在焦急等待着天子的表态,等着这事尘埃落定的结果。
但等来等去等到的却是一场空,事发后一连数日,天子虽日日常朝不辍,诸项政务正常料理,但就是不对这两件事发表任何看法,即便有臣子追问,也只是淡淡的“容朕再思之”这一个回答,说话的腔调和脸上的表情都让人无从琢磨。
此事天子不表态,下面的人就不好弄了,这么大的事情至少三品以上的朝官是该发表下意见的,但这个意见怎么发表?天心难测呀!
因着这个缘故,皇城里,早朝上都对此事保持了两天绝对的沉默,这两天里似乎那两件事根本就没发生过,似乎郑治礼的被看管和崔元综主动的闭门自省都是假的。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两天后沉默被打破,先是有御史台的言官拜表弹劾在京中做官的四世家子弟,言辞甚为激烈,颇有逾格之处。
接到这份弹章后,天子留中不发。既没有再当殿宣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