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神弓之威(2 / 6)
执礼。
“赐座。”
赵淮中也在打量尉缭,是二境巅峰的先天圣人,果然是一时之选。
关于尉缭,后世还有另一种说法,称其入秦后,官拜国蔚,才改名叫尉缭,其原名叫魏缭,同音不同字。
但其人有大才,是公认的,就连大名鼎鼎的韩信也是他的弟子。
相传秦军大将蒙恬对其恭敬有加,愿为其牵马,被后人津津乐道。
白起,尉缭,王翦,在后世都曾入选华夏千年所出良臣名将之列,且是其中的佼佼者,半神级别的人物。
尉缭的诸多观念,既符合大秦这个时代的国情,也和后世高度重合,经得起历史的验证。
比如说他首先提出了以经济为基础的战争观。
认为治国的根本在于耕织,“非五谷无以充腹,非丝麻无以盖形。”
国有储备,才能打胜仗。
即使万乘之国,也要实行农、战结合的方针,方能百战不殆。
赵淮中掌王权后,施政治国的方针,和尉缭的主张彼此呼应。
历史上,始皇对尉缭非常礼遇,赐尉缭日常穿戴和自己一样,也就是他做衣服的时候,会给尉缭也做一身,材质相同。
尉缭见他,甚至不用行君臣之礼。
可见始皇对尉缭的看重。
两人间的关系非常有意思。
尉缭后来不愿意在大秦干了,想翘班。
原因是他认为始皇胸有山川之险,怕在始皇身边呆久了,被整死。
很多兵道大家都善于观势,通晓面相。
尉缭亦如此,他此刻见到赵淮中,眼前的大秦之主天庭饱满,鼻梁挺拔,坐如劲松,其目光凌厉,照彻人心。更有真龙之气加身,蕴含吞天之相。
赵淮中的气息之厚重,与天地相合,深不可测。
尉缭不由心折,施礼后老老实实的跟着李斯来到一旁的矮席入座。
赵淮中对其颇多考较之意,当即与尉缭展开攀谈,直白询问其治国治军之策。
尉缭主动入秦,早有准备,侃侃而谈。
他认为目前秦棘手的问题在于,既要避免剩下几国不再“合纵”,又要避免被妖族所乱。
如何能做到让秦以千钧之势,迅速制服六国,统一天下,避免过多纠缠,以免消耗国力是关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