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神弓之威(3 / 6)
这种看法,和赵淮中高度一致。
尉缭又提出离间之策等具体方法,来遏制六国和妖族,可帮助大秦更快评定六国。
他还提出,当前秦国的另一个严峻问题,就是战将如云,猛将成群。
但真正谙熟军事理论的军事大家很少,靠谁去指挥这些只善拼杀的将领?如何在战略上把握全局,制定整体的进攻计划?
这些事,不该让一国之君亲力亲为。
这人拿自己当诸葛亮,摆明了想来我大秦当太尉…赵淮中有些好笑的想。
他掌权后,高度君主集权,国蔚,也就是太尉一职,长期处于空缺状态。
当然了,也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
历史上,但凡高度集权的君主,太尉这种职务都是被无限削弱的,没有哪个君主会放心把军事大权交出去。
总体来说,赵淮中对尉缭相当满意。
不独是其才学见识,单单是他双料(纵横、兵家)先天圣人的强大力量,就不容错过。
在赵淮中的眼里,能看穿尉缭体内,以气机演化出两部简书,一为兵策,一为纵横术。
两门修行之术,都达到圣人二境巅峰,随时可能破入三境圣人层次,着实让人惊艳。
交谈后才知,尉缭这些年是在周游天下,足迹不限于中土,海外,极北,塞外胡地都曾踏足游历。
他归来才发现中土变迁,大秦已有了气吞天下的迹象。
此君也是稳重,在暗中默默观察了许久,直到秦军灭了魏地,才真正前来投效献策,想入秦为官,自诩国士,心有宏愿,是为了整个人族兴衰才入秦。
不过赵淮中并未像尉缭希望的那样,上手就对其重用,大用。
想坐什么位置,要拿出真才实学,而不是单纯靠纸上谈兵。
赵淮中安排其在九卿之一的郎中令手下,任大夫一职。
大夫,为专门的谏议官,参与国事合议,建言献策,相当于现在的参谋,以观其后效决定任免。
尉缭也不着急,坦然应允,随即和李斯一起告退,下去入职。
尉缭入秦,赵淮中非常高兴。
这人要真有位列兵家四圣之一的才学能力,当为左膀右臂。
大秦再添柱石重臣,心情自然是极好的。
尉缭离开,赵淮中亦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