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3 / 5)
个军区参加比赛,赛前要集训一个月,比赛也得好长时间,也不在家。明子过年都没回国,一直在外面待了小半年,到九四年开春了,才回国,刚一回来,就听说明子爹又有事儿了。
自打爷爷没了之后,家里人就全进城了,老嫂的班儿也调到兴隆镇的中心校了,每天通勤做小客车上下班,车站离家也不远,走路十分钟,坐上半个小时就到了,正好到学校门口。也挺方便的。
明子爹也跟着进城待着了。还是每天接送孩子们上学放学。白天没事儿的时候就出门遛弯儿,大哥家在四楼,就大哥买了冰箱,最上面一层别的都没放,全放的雪糕,专门给孩子留了一整层。明子爹就天天看着那雪糕,只要见少了,他就到市场上买点儿回来给补上,少了就给补上。
要么就是天天买买菜啥的,孩子们都上学了,大嫂天天在家闲着也没事儿,就天天跟大哥上砖厂,走的时候,会把钱留下,告诉明子爹需要什么菜,他如果出门顺便就买了,没买的话,大嫂回来再下楼去买。明子爹身体好,上下楼一点不费劲,他就不住在一楼了,跟大哥一家住一起,跟小夫儿住一屋儿。
不知道老头儿怎么想的,突然就不想在城里住了,说是没意思,天天的,跟蹲监狱似的,非要回农村。跟大哥“谈判”,要是同意他回去呢,他就住高官屯的老房子。要是不同意他回去呢,我就自己在屯子边上插两间小土房,自个儿住,他自己手里有钱,明子娘走的时候,一辈子攒下的钱都留给他了,再加上这些年过年过节过生日子女们孝敬的,老头儿一点不缺钱。就要回农村种地去。
大哥能怎么办,没招儿。
那就回吧,可是也不能说回就回啊。家里也得安排啊,孩子都上学呢,小舒儿马上要上初中了,不能再转回农村去读吧,小舒儿跟小夫儿两个孩子学习都特别好,班里前三名是稳的,回农村去读书,不是耽误孩子嘛。
明子爹脾气倔,却是说走就要走,不等了。直接收拾收拾,人家正个儿就回去了。说再晚回去,来不及种园子了。
老姨在参加四姨家的小儿子婚礼的时候知道明子爹自个儿回农村住的事儿之后,就跟大哥商量,不行再给找个老伴儿,老两口在农村住着,种点菜啥的当锻炼了,也累不着,挺好的,在农村待了一辈子了,在城里住着是不习惯。得理解。
大哥一听这话,老姨肯定不是随便说说的,就问老姨是不是有目标了。老姨就说把三姨接过来。三姨父过逝三四年了,三姨一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