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地府番外二·《安史之乱》电影(6 / 13)
他们不懂朝廷的纷争,不懂帝王平衡边将的失败,他们只以为和平富足的生活,会永远持续下去。
于是安禄山一反,天下骇然。
看到百姓毫无防备惊慌失措,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在史书上也以爱哭著称的二凤皇帝,再次为此民生苦景落泪。
旁边长孙皇后递上两条手帕。
安禄山的精兵铁骑踏碎城池,而彼时朝廷的军队,却是望风瓦解,丢盔弃甲。
甚至京畿拱卫都城的十六卫,都已经是‘禄山反,皆不能受甲矣。’这种烂到根的情形。
以至于天宝十四年,十一月起兵的安禄山,不但势如破竹拿下河北道二十余郡,更渡黄河,兵逼武牢关下。
这里,是东都洛阳的屏障。
奉命讨叛军的将领封常清高仙芝,并非无能,相反,他们也是曾征讨达奚部叛乱、破小勃律的名将。
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封常清当时所带领的军队,早已不是初唐的精兵,而是……现招募的百姓与市井之徒,史载“常清所募兵皆白徒,未更训练。”
兵败。
洛阳失守,东都沦陷。
封常清高仙芝转而死守潼关。
潼关是军事要地:北踞黄河,南临大山,是绝佳的易守难攻天险要地,同时也是护卫在长安京城前的最后一道关卡。
安禄山的叛军也确实被两将挡在了潼关外不能寸进。
彼时军情如火。
而这时候,就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作为一个皇帝,在东都沦陷战事扩大后,李隆基并没有第一时间丢盔弃甲,带着妃子等内眷跑路。而是留下来坐镇试图平定叛乱。
坏消息,他试图平乱,还不如直接跑路。
圣陵影壁前。
“死守潼关无错。”
从安史之乱战事起,诸多武将(包括二凤皇帝在内,擦干眼泪后)自然就忍不住开始讨论,在家里根子烂掉绝大部分,兵力羸弱的情况下,若是他们为帝王为将领,该怎么应对安史之乱。
固然那几位神操作人员,觉得凭他们应当也能守住武牢关,守住洛阳。
但随着电影的推进,他们很快达成共识的观点便是:若是洛阳已经丢了,那么死守潼关保长安是没有错的。
尤其是,接下来叛军安禄山那边犯了错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